顏性戀
顏性戀(face-alcoholic)是一個網絡性取向術語,指只要對方顏值高,就能發展愛情關係的人(無論同志和異性戀都可以)。
顏性戀現時沒有一個被官方認可的統一概念,大致上指的是不論對方性別,會單憑一個人的顏值而讓自己產生一種心動的感覺,並想要與他發展親密關係的一種情感偏好。
顏值幾乎對於每個人來說,也算得上是擇偶過程中會考慮的一項因素。 但對於顏性戀來說,顏值就是正義,有顏即是一切。 顏性戀看臉後隨時可彎可直的人,只要顏值高,同性和异性都可以。
泛性戀
泛性戀(Pansexuality)通常指一個人能够對多種性別的人感到浪漫情感或性吸引。 許多自我認同為非二元性別者的人、性對象或依戀對象為非二元性別者的人和進行非常規性行為的人,都會選擇用泛性戀一詞來描述自己的身份。 泛性戀對任何性別都能够產生愛情和性欲,其中的性別包括男性、女性、跨性趾者,間性人等。 泛性戀者不會對性別有這麼强的區分意識,他們會更加覺得自己愛上的是一個人,與他是男生、女生、雌雄同體都沒有太大的關係。 泛性戀群體設計了屬於自己的旗帆。 泛性態驕傲旗自上而下由三條水准的粉色、黃色、藍色條紋組成。 其中,粉色指代性別身份為女性的人,黃色指代性別身份為無性別、雙性別、第三性別或性別酷兒,藍色指代性別身份為男性的人。
智性戀
智性戀(sapiosexual),是以智商標準作戀愛的取向,會受到他人高智商影響而產生性吸引,甚至喚起性欲。 智性戀這個詞,最早出現在國外社交媒體中。 Sapiosexua由詞根apiens + sexual構成,sapiens指“智慧”,而sexual則是“性”。 人人都喜歡腦子好的人,聰明還有趣,但智性戀的特別之處在手:腦子好這件事,特別特別重要。 他們非常注重思想上的交流,甚至需要通過一些思想上的碰撞,才能够喚醒自己的性欲,產生發生親密行為的動機。 一般說來,智性戀者包含以下四個方面的特徵:
1.比起其他因素,會更容易被他人的智力吸引;
2.有智力的對話會激發你的性欲;
3.性行為前需要足够深刻的思想討論;
4.智力碰撞的火花比情感的火花更為重要。
紙性戀
紙性戀指的是對二次元的虛擬人物產生了真實的依戀關係,並持續地去維護這種情感的一種感情,而且對三次元人類毫無興趣的一類人。 紙片人本身就是滿足幻想的產物,極少的情感成本,換來高品質的戀愛體驗。 從愛紙片人的主觀體驗上來說,不少受訪者都在不同程度上表達了喜歡紙片人比喜歡真人更輕鬆。 紙性戀現時的爭議依然非常大,但對於當事人來說,他們也沒有傷害任何人。
無性戀
無性戀(Asexuality,也稱為nonsexuality),是指一些不具有性欲望或者宣稱自己沒有性取向的人,即不會對男性或女性任一性別表現出性欲望,即缺乏性衝動。 無性戀常常是性少數群體中最容易被忽略和誤解的一個群體,無性戀與獨身主義不同,獨身主義是一種選擇,而無性戀則是一種性取向。 無性戀不等於禁欲,性壓抑,S性功能障礙,恐懼親密接觸無法找到親密伴侶。 無性戀者和別人一樣,都有相同的情感需求,也可以與人建立親密關係。 2010年8月,經世界各地無性戀社群投票表決,將黑、灰白、紫四色旗幟設定為無性戀旗,四種顏色象徵意義如下:黑:無性戀者灰:半性戀者白:有性戀者紫:支持無性戀者的盟友
每一種取向都不應該被歧視,因為每個人的經歷不同,成長環境不同,感悟也都不同。